请先登录以管理你的Prompts

Sam Altman:大的要来了

Sam Altman
OpenAI

Key Takeaway

  • 基建疯狂投资:AI研究乐观,计算需求爆炸;OpenAI联英伟达/AMD重注芯片/数据中心/电力全链条,抢先产能否则落后凉透。
  • 战略定位:打造个人AI助理如Windows,ChatGPT核心入口+API+硬件贯穿C/B端场景,保持连续体验/历史数据。
  • 生态与Sora启发:接入第三方APP赋能合作(前台召唤非管道吸血);Sora降低创作门槛引爆普通人需求,小圈子亚文化爆发,预示AI需求大爆发。

Sam Altman最新的采访,大家一定要看。他跟Ben Thompson聊了半个多小时,亲自解读了OpenAI的战略。

最近OpenAI发生了很多大事,包括基础设施的投资、Sora 2的发布,以及在DevDay上的新东西。所有这些都指向一个判断:AI要来一波大的了。

我根据自己的理解,提炼了这个采访,把核心要点分享给大家。Sam主要谈了这几个关键议题。

第一,为什么突然疯狂烧钱搞基建?

我相信这是现在市场最关心的话题。

OpenAI先是跟英伟达合作,部署至少10吉瓦的系统。英伟达计划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到OpenAI。

紧接着,OpenAI又跟AMD合作,将部署6吉瓦的AMD GPU。而作为协议的一部分,如果OpenAI达到芯片部署里程碑,AMD将授予OpenAI选项,购买AMD公司10%的股份。

很多人觉得这是在抱团维持泡沫。但是Sam在采访中说了,AI研究进展极度乐观。他们看到了AI计算需求的爆炸式增长。所以这个时候必须下公司级别的重注。

这是一个大活儿。芯片、数据中心、电力、软件、商业模式等等,所有环节必须同时推进。

而且你现在就必须果断出手。否则被别人抢先了,把产能预订走了,这一波你就吃不到了。而在AI赛道,一波没跟上,基本就凉了。

第二,OpenAI究竟要干嘛?

主持人说,OpenAI是想打造AI时代的Windows。Sam虽然嘴上没同意,他提出的概念是“个人AI助理”,但其实核心意思是一样的。

Sam认为,你不仅要有ChatGPT这样的C端超级入口,也需要有API业务。这些都是为了让用户在任何地方都能用同一个AI,并且保持体验的连续性——因为AI认识你,有你的历史数据。

确实,每个人在使用AI的时候,都有自己的偏好。像我老婆很喜欢ChatGPT,而我日常是用Gemini和Grok。我们都希望这种AI体验能贯穿到各种场景。

所以OpenAI需要有ChatGPT作为核心入口,并且接入各种APP,再加上API服务,以及未来会出现的AI硬件。所有这一切都是“个人AI助理”在不同场景下的化身,都是为了去贯穿用户的一生。

第三,为什么要让ChatGPT接入第三方APP?

我们对AI的一个巨大担心是,它会把所有的APP、网站都管道化。这些APP和网站只是在后端提供服务和内容。在前端,用户基本上不知道来源。就像现在的AI搜索一样。这是一种“AI吸血模式”。

而OpenAI要实现的,是“AI赋能模式”。ChatGPT接入第三方APP之后,用户如果要使用某个APP的服务,他必须明明白白告诉ChatGPT那个APP的名字。然后再调用那个APP,由它来接管。

这种模式的好处是,这些合作的APP被召唤,从后台走向前台。它们和ChatGPT配合起来,完全用户的需求。而不是默默无闻呆在后边。

从生态建设的角度来看,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。

第四,Sora的成功有哪些启发?

在过去,所有创作工具都很难用。于是,好作品成了少数人的专利。也就是所谓的1%的人提供好内容,剩下99%的人只能作为消费者。

但现在,Sora让想法到作品的转化变得异常简单。它极大降低了高质量创意表达的门槛,引爆了普通人被压抑的创作需求。

这是模型层面的逻辑。而在产品层面,Sora APP的核心受众其实是小圈子的用户。OpenAI发现,用户在小圈子中分享有趣的梗图,这种需求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多得多。

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所谓分析师、大V看不懂的原因。他们不理解,那些简单粗暴的AI视频有什么好玩的。他们只看得明白大众娱乐,而对小圈子内诞生的亚文化一窍不通。

如果你是AI方向的投资者或者创业者,Sam Altman分享的这些东西,对你一定会有启发。我自己的判断是,未来12到18个月内,我们可能会迎来AI需求的真正爆发。所以在年底这几个月,我会把更多钱投股市上。

OK,以上就是本期内容。想了解AI,想成为超级个体,想找到志同道合的人,就来我们newtype社群。那咱们下期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