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ey Takeaway
- 第三款产品:LearnFromYouTube,从YouTube视频提取脚本生成中/英学习报告(8部分:总结、要点、大纲、金句等),如庖丁解牛拆解长视频;灵感自NotebookLM和小工具网站。
- 市场洞察:AI时代,低价单一功能原子化工具机会大;人们偏好现成产品而非自制,流量从搜索引擎获益。
- 产品历程:作者三款产品(Prompt House提示词管理、Obsidian MCP笔记操作、此),获认可(MCP官方收录、GitHub星);从自媒体转开发者,AI编程强大,生产者获红利。
我把第三款产品也做出来了。你现在登陆LearnFromYouTube这个网站就可以使用。
这款产品很简单。你输入YouTube视频链接,它会先提取脚本,然后根据你的选择,生成一份中文或英文的学习报告。
这份报告分为八个部分,包括内容总结、核心要点、内容大纲、视频金句等等。它的价值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:庖丁解牛。
一个YouTube视频,尤其是那些超过半小时的长视频,包含的信息量太多了。所以我希望AI按照一个框架性的结构去帮我拆解和提取。就像专业的屠夫那样,把内容肢解之后,分成八个部分,规规矩矩摆在案板上。
我做这个产品的灵感来自两个地方:
第一,NotebookLM。
这款产品我之前做了好几期视频推荐。它完全颠覆了我们学习的方式。它的功能当中,就包含生成简报文档、学习指南、常见问题解答和时间轴的报告。
我觉得这挺有用的,但是太简单了。那我就按自己的想法做一个咯。
第二,各种小工具网站。
有很多工具网站估计大家都用过,但从没有留意。比如,JPG转PNG,JPG转PDF,还有提取YouTube视频脚本等等。
这些工具网站非常非常不起眼,功能也很单一,但是长年累月下来,它们从搜索引擎获得了大量的流量。
我挺喜欢这种小成本闷声发大财的方式。而且,我之前社群里也说过,到了AI时代,搜索引擎的流量分配规则会变,工具网站的价值也会变。比如我看到那些YouTube脚本下载的网站就在想:
除了脚本之外,还能不能借助AI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东西呢?
于是就有了这个简单的产品。
说实话,如果你不嫌麻烦的话,用手头的AI工具也可以实现这样一份学习报告,不需要用我的产品。但是我很笃定:
只要价格足够低,效果足够好,99%的人都会选择用现成的产品,而不是自己搞。
现在Token价格还在下降,模型性能还在上升。所以我相信,在主流AI产品之外,还是会围绕着一大堆单一功能、瞄准细分需求的、用AI技术改造过的、原子化的工具。
这个就是我接下来想尝试的一个方向。LearnFromYouTube只是个开始。
那么,截至目前,我已经做了三款产品了。
第一款是Prompt House,一个提示词管理和调用的工具。它的核心是通过MCP与AI客户端对接,让AI客户端可以自主选择用哪个提示词。
第二款是Obsidian MCP,开源,MIT协议。除了对笔记和文件夹进行操作之外,它还支持让AI帮忙生成反向链接等等。
之前我分享这两款产品的时候,不少人嘲讽,觉得我一个非技术背景的人能做出什么产品来?
但事实是,Prompt House挺成功的。除了赚到美元之外,更让我开心的是,它被MCP官方收录了。你到MCP官方的GitHub里就能看到它。这说明,Prompt House的质量和价值已经得到圈内认可了。
我的第二款产品Obsidian MCP在GitHub上也有140颗星了。等我腾出手来,再更新几个功能上去,Reddit再发一发贴,这个星星的数量还得涨。而且我如果提交的话,肯定也会被MCP官方收录。
现在我出去参加活动,签到的时候看到,我的身份不再是自媒体,而是开发者了。
说实话,同样是创作,做产品比做内容开心多了。做产品最大的收获、最大的反馈,是看到自己的想法得到验证。
比如我前两款产品都是基于同样的判断:Context Matters。
我认为,你要么做底层模型研发,要么为模型提供上下文,然后包装成一个产品。
充足且合适的上下文,叠加AI的能力,就能产出新的价值。
至于开发产品的完整过程,我在社群内都分享过。现在AI编程已经足够强了,完全可以替代“写代码”这件事。而我只需要做好剩下的,比如框架的设计。海外生态非常好,有大量像Supabase之类的服务。所以做起产品来太舒服了。
今天如果还有人跟你说AI编程不行,你可以直接把他拉黑了。这种人又蠢又傲慢,没戏了。
AI这一波会更加清晰地把人分成两类:生产者和消费者。生产者会获得最大的技术红利。
但是,这个生产者的门槛比之前提高了。举个例子,有大量的程序员只会写代码,别的能力几乎没有。这种人,还有大量没啥能力、混吃等死的白领都会被AI替代,被踢出生产者行列。
我只能祝大家好运吧。我会继续往前走,并且绝不向下兼容。
OK,以上就是本期内容。想了解AI,想成为超级个体,想找到志同道合的人,就来我们newtype社群。那咱们下期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