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ey Takeaway
- 工作流搭建:Claude Code用Sub-agents + 自定义命令实现工作流(如生成-审核-修改循环),无需n8n;配置于.claude文件夹(agents/commands)。
- 示例演示:post-creator生成推文,post-reviewer审核打分,重复至>90分或3次;输入/x +链接运行,输出Markdown文件。
- 扩展优势:可换模型(如Kimi K2)提升质量(速度慢但原汁原味);泛化非编程任务,潜力大,建议试用。
我之前还在考虑用n8n搭建工作流。现在看来,好像没啥必要了。
Claude Code新出的Sub-agents功能搭配之前就有的自定义命令功能,完全可以实现工作流。再加上各种MCP工具,以及Claude Code本身就非常强大的内核,我感觉我对于工作流的需求,在这边就可以满足了。
本期视频,我用一个简单的例子给大家演示一下具体是怎么实现的。以及如果把Claude模型换成Kimi K2,是否也能跑起来。
这是我新创建的一个项目。在根目录下边,可以看到.claude这个文件夹。把它展开之后可以看到:
Setting这个JSON文件会定义哪些工具可以用,哪些不能用。你可以理解为工具的权限管理。
Agents文件夹里放着两个Markdown文件。每个文件对应一个Agent。我之前让Claude帮我生成了两个:
一个是post-creator。它的任务是,根据我提供的网页链接,提取里边的内容,然后根据内容生成两三百字的推文。
另一个是post-reviewer。它的任务是,审核post-creator的内容,给出分数和打分的理由。
这两个Agent非常简单——一个干活,一个检查。那么,要怎么让它们按照我的规划配合起来呢?这时候就要用到自定义命令功能了。
还是在.claude文件夹里边,有一个commands文件夹。这个文件夹是我手动创建的。而里边的x.md文件也是我创建的。它的作用就是设定整个工作流怎么走。我设计了五个步骤:
第一步:使用post-creator生成帖子。
第二步:使用post-reviewer对帖子进行审核,并打分、给出解释。
第三步:将post-reviewer的反馈给到post-creator,由post-creator对帖子进行修改。
第四步:重复第一到第三步,最多三次。直到post-reviewer给出的分数超过90分。
第五步:将最终版的帖子存进根目录下,文件为Markdown格式。
这整个流程就是特别经典的工作流。输入,生成和复查的重复,最后输出。大家如果有用过Coze、Dify之类的,肯定很熟悉了。
要启动这个工作流很简单,输入/x,然后空格,把链接加上。这是我已经跑完的流程,大家可以看一下。
接到需求后,Claude Code还是先理解意图,生成一个to-do list,里边就包含了咱们工作流的意思,一共四件事。
接着,post-creator启动,开始生成内容。然后post-reviewer来打分。第一轮只给了78分。于是按照事先设计,没满90分,回去重新生成。
就这样跑了三轮,分数达到87分。虽然还是没到目标的90分,但是已经满三轮了,所以它不得不停下来,做最终的输出。
在根目录下边多出一个md文件,里边就是帖子的内容了。
但是,实话实说,Claude模型生成的这个帖子,质量实在太一般了,我不太满意。于是我就想:如果把模型换成Kimi K2会怎样?
这是我另外做的一个测试。我用Claude Code Router把模型换成了K2。然后我把.claude整个文件夹都复制过来了。所以,还是同样的Sub-agents、同样的自定义命令,用同样的问题再来一遍。
整个过程跟刚才差不多。最大的区别就是速度慢。这主要是因为月之暗面官方服务器的原因。但是顺利跑完了。而且,生成的内容,质量真的好太多了。你看,它都会用“震惊体”了。这个就是国产模型的优势。做内容的话,真的是原汁原味。
通过刚才的演示,我想告诉大家的是:
第一,Claude Code不只是编程。你看它做别的工作也完全OK。这个就是我之前说它可以泛化到其他领域的意思。你可以根据需要,把模型换成别家的,比如我演示里的K2,来提升内容的质量。
第二,Claude Code也可以实现工作流编排。在工作流当中,把单独的节点,或者几个节点做合并,用Sub-agents来替代。然后再通过自定义命令,把所有Sub-agents串起来,成为完整的工作流。
现在大家对Claude Code的认知还是编程。还没几个人看到它的潜力。建议大家看完视频都能去试一试,感受一下。
OK,以上就是本期内容。想了解AI,想成为超级个体,想找到志同道合的人,就来我们newtype社群。那咱们下期见!